01
薛裕問:明天有文章嗎?
我回答:有。
在回答時,我尚且沒有寫作的思路。
但我知道,承諾本身就是一種力量,答應了她,可以減少我偷懶的可能性。
一個人成長過程中,雖然期望自律,但往往也會有懈怠、懶散、偷懶,多一個督促的人,成長才可能更快一點。畢竟很多事情,不是靠想,而是靠做,想成長,必須打破舒適區(qū)。
一周大概去健身房三次,每次去都會約了私教,因為對我當前階段來說,健身需要對抗身體的惰性,我擔心一個人堅持不了,最終被惰性耽誤了,教練的意義不僅在于指導,更在于可以督促我打破惰性。
上課時我給孵化營的同學提醒,個人成長路上,如果有幸遇到兩個人,就可以加速成長,一個是導師,一個是諍友。導師是那個有經(jīng)驗、有閱歷、有視野高度,同時也愿意掏心掏肺帶你的人,諍友是和你知心也愿意同時敢于直言你錯誤之處的人,導師為你指路,諍友為你及時指正盲點,有幸得此二人,成長就走上了快車道。
那如果暫時沒有遇到這二人,該怎么辦?
自然是不能等的,躺平式的等待遇不到任何人,只有努力向上,才能在前進的路上遇到厲害的人、遇到更好的自己。所以,如果眼下還沒有那么知心的人為自己指路和規(guī)范,那就在努力做好手中事的同時,多讀書、多反思,在書中與導師,在鏡中觀自我。
02
上課時我總是提醒,創(chuàng)業(yè)有風險,但風險和能力成反比,能力越大,風險就越小,階段性的,我們可以把自己將遭遇的風險看作是一個水平和規(guī)模相對固定的存在,要化解風險,唯有提升能力;
另一方面,如果暫時的,個人能力相對固定,短時間無法得到大幅度的提升,那就應該選擇風險小的項目來做,你跨不過3米寬的水溝,但卻可以輕松跨過1米寬的水溝;
很多賣家問,你教過的學員,能夠堅持做亞馬遜的有多少比例呢?按照我們的了解,大約有60-70%能夠堅持做并賺到錢。
為什么會有這么高的成功率?原因很簡單,我及團隊會盡力輔導和提升大家的運營能力,同時為大家把關(guān),規(guī)避大的風險,盡量避免冒險。
掌握了這一點,你也可以讓自己得到快速的提升和成長。
什么是3米寬的水溝?一開始就憑著自己有那么一點辛苦攢下的創(chuàng)業(yè)基金,不了解市場的情況下有勇無謀的盲目開私模、大批量備貨,只樂觀評估好結(jié)果,不評估最糟糕的結(jié)果出現(xiàn)了自己是否有能力應對。
什么是1米寬的水溝?選擇一個低價、輕小、公模、剛需且有利潤空間的產(chǎn)品,小成本試錯,從一開始就知道,即便這個產(chǎn)品徹底失敗,最大虧損是5000,或者10000,但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承擔。
03
有朋友問:做電商運營最核心的是什么?
我回答:電商也只是商業(yè)的一種,應該需要培養(yǎng)自己基本的對商業(yè)邏輯的理解,也就是個人對商業(yè)的認知得跟得上,在有了基本的商業(yè)認知基礎(chǔ)上,再就是要有足夠的韌勁和努力吧,帶著腦袋做事。
商業(yè)的核心,在于觀察、在于思考、在于反思、在于執(zhí)行、在于堅持,但我每天解答問題的過程中,遇到太多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,他們不缺少熱情,但在看問題的角度和努力的方向上,存在著嚴重的偏差。比如,有賣家?guī)缀趺看卧儐柖际菄@鉆亞馬遜的漏洞圍繞投機圍繞黑科技追問半天,最后還感嘆生不逢時錯過了之前可以作假的時候,以致于我都直接告知:再詢問這些話題,我就不再回答了。是的,我會回復我看到的所有的提問,但我不想耗在這種錯誤思維下的錯誤提問上。
怎樣才能提升自己對商業(yè)邏輯的理解呢?
多讀幾本商業(yè)方面的書,多看一些商業(yè)的案例,多用換位思考的視角來讀書和思考,很多道理就通了,剩下的,就是比別人更努力一點。
朋友接著說:我也拿著這個問題問了別人,別人的回答是核心在于對節(jié)奏的把控。
我回答:那下個問題:怎么樣把握節(jié)奏?回憶一下你開車的經(jīng)歷,第一次開車的新手女司機時,你難道不想把握節(jié)奏嗎?想呀,可是把握不了呀。后來慢慢熟了,你可以飆車了,這時候你開始告訴別人,開車要把握節(jié)奏。在一個領(lǐng)域里要想足夠厲害,就一點,高維打低維。運營是層面,商業(yè)是本質(zhì)。
我接著舉例說,有時候和一些朋友聊,大家普遍的感受是,第一,賺錢越來越難了,第二,如果一年的目標是賺一兩百萬,還是可以輕松實現(xiàn)的。但如果問一個剛創(chuàng)業(yè)的剛開始做運營的人,他可能說,賺錢挺難的,我的目標是今年能賺20萬。當然,結(jié)果可能是,20萬也沒賺到。為什么有人雖然覺得難但可以輕松賺到100萬,而有人也很努力卻20萬也賺不到,因為經(jīng)驗不同、積累不同,對商業(yè)的認知也不同。認知越高,克服困難和阻力的能力就越強。
朋友又問:如果和人產(chǎn)生了分歧,該聽誰的?
我回答:要相信有成功案例的人的判斷,不要相信沒有成功案例的人的瞎說。
在面對一個抉擇卻無法做出判斷孰是孰非時,最簡單的選擇就是,聽有成功經(jīng)驗和有成功案例的。在《長津湖》里有一個鏡頭,“雷爹”交代伍萬里,戰(zhàn)場上要跟緊你哥(伍千里),“他賊得很,能躲過子彈”,說的也是一個道理,要相信有成功經(jīng)驗的。